进入烧伤科常会看到一个“奇怪”现象,某些患者将身体在墙上来回磨蹭,或频繁抓挠、拍打创面愈合部位,并因此留下一道道触目惊心的血痕。一句“痒啊”,道出了他们多少无奈和苦恼!
▲烧伤患者创面愈合部位瘙痒难耐
烧伤后瘙痒到底有多厉害,又该如何应对?小编请陆军军医大学糖心vlog官网烧伤科的医生为您解答。
什么是烧伤后瘙痒?
瘙痒是一种令人感觉不甚舒适,进而引起抓挠意愿或抓挠反射的自觉症状。烧伤患者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及创面愈合形成瘢痕后,大部分会一直伴有瘙痒症状,它是烧伤幸存者所面临的最大的痛苦体验。
烧伤后瘙痒有以下特点:
1.发生率高——据文献报道可达90%以上,甚至100%。
2.持续时间长——瘙痒一般在烧伤后上皮化开始阶段发生,随着时间推移,瘢痕成熟变软,重塑完成,瘙痒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,但部分患者可持续数年甚至终身。
3.强度严重——通常瘙痒的痒感明显,视觉模拟评分为 5 或更高,让人难以忍受。
4.极易诱发负性情绪等。
烧伤后瘙痒的危险因素有哪些?
烧伤后瘙痒的危险因素较多,包括性别、年龄、烧伤面积及深度、植皮手术、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瘢痕类型等。
1.女性比男性更易遭受烧伤瘙痒的痛苦,也更易发展为情绪问题。
2.年龄&驳迟;50岁患者出现瘙痒概率相对较小,这可能与老年人皮肤松弛,对于刺激的反应相对迟钝、炎症反应的减弱以及肥大细胞(致敏物质)数量减少有关。
3.烧伤面积越大、深度越深,瘙痒越严重。深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,长期炎症刺激、肉芽组织增生、瘢痕形成等,均可导致瘙痒发生。
4.增生性瘢痕与瘙痒的发生高度相关。胶原广泛沉积、肥大细胞聚集导致组胺大量释放等,均与增生性瘢痕瘙痒的发生关系紧密。
烧伤后瘙痒的常见表现是什么?
1.叮痒、抓痒、爬虫痒;
2.针刺感、烧灼感、刺痛、麻木;
3.夜间和卧床休息期间瘙痒症状加剧;
4.下肢比上肢和面部症状更加严重;
5.干燥、气温升高、出汗、运动、疲劳、疼痛等可加剧瘙痒,而降低环境温度、温水沐浴和休息可减轻瘙痒。
如何对瘙痒程度进行评估?
判断瘙痒程度成人常用数值评定量尺(狈搁厂)和视觉模拟尺(痴础厂)。用0词10代表不同瘙痒程度,数字越大,瘙痒程度越重。
▲成人测量瘙痒程 度工具。1础:数值评定量尺;1叠:视觉模拟尺
儿童Itch Man Scale五级评定法:0~4级瘙痒程度逐渐加重。
▲儿童常用Itch Man Scale瘙痒分级
烧伤后瘙痒如何缓解?
日常应避免干燥的气候、热环境、过度洗浴、接触各类刺激物或过敏源、精神紧张焦虑等因素;生活中应使用非碱性肥皂,正确使用保湿剂,控制洗浴时间不长于20分钟,浴后轻轻擦干,穿着软棉质衣服等;减少或避免抓挠,防止皮肤破溃形成新的创面或加重感染;限制烟酒、浓茶、咖啡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以免延长或加重瘢痕充血,加重瘙痒。
(二)日常护理
1.水疗:用 37~ 40 ℃清水全身或局部浸浴水疗,清洁皮肤,清理掉瘢痕表层皮屑,有助于减轻皮源性及精神性瘙痒。
▲烧伤患者水疗
2.冷敷:瘙痒十分严重,局部皮温过高时,可用冰水浸泡或冰袋冷敷,温度控制在5 ℃,每次10~15分钟。利用皮温降低效应,抑制痒觉神经纤维的传导,从而减轻烧伤后瘙痒。
3.皮肤湿化:使用润肤剂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烧伤后瘙痒缓解方法。保湿霜或保湿乳可以软化角质层、恢复皮肤屏障功能、促进创面愈合及改善因深度烧伤后皮脂腺丢失造成的皮肤干燥,从而缓解疼痛和瘙痒。
4.手法按摩:涂抹适量抗瘢痕药物或润肤膏,用大拇指或掌根向下垂直用力按揉瘢痕直至其颜色发白,每次 5分钟,每日 1~2 次,可从舒缓情绪等心理层面有效缓解烧伤后瘙痒。
▲瘢痕的手法按摩
5.音乐疗法:播放舒缓的优秀曲目,聆听期间需调整呼吸节律,伴随节奏轻轻摇动身体并拍掌,进入到共情参与的状态,可起到转移注意力,缓解瘙痒的作用。每次30分钟次,每周2词4次。
6.压力治疗:其原理可能为局部皮肤组织受压后,反应性地减少组胺和炎症因子释放,或加压使局部瘢痕组织缺氧和营养相对缺乏,限制了胶原合成,从而减轻瘙痒症状。压力衣(套)的使用坚持由小到大的原则,定时进行检查和更换;在瘙痒发作时,应适当提升弹力敷料压强直至患者所能承受的上限,并对其肢体远端血运情况进行观察。
▲颈部压力治疗
▲手部压力治疗
(叁)临床治疗
1.电疗:经皮神经电刺激(罢贰狈厂)是以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刺激人体皮肤,以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和网络重建,提高痛阈、缓解瘙痒程度、缩短瘙痒持续时间。
2.光电治疗:强脉冲光及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,可改善瘢痕的外观及减轻瘙痒。
3.药物治疗:局部可给予硅酮类制剂、辣椒素制剂、多塞平乳膏、复方利多卡因软膏等治疗;全身可给予西替利嗪、加巴喷丁等药物口服治疗。
4.瘢痕内注射:对于增生性瘢痕,通过短期瘢痕内注入类固醇皮质激素,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,使瘢痕内蛋白分解增加、合成减少,以改善烧伤后瘢痕瘙痒。
▲瘢痕内注射治疗
5.其他:局部注射础型肉毒毒素、超声波及体外冲击波疗法、心理治疗等。